1. <track id="kolqp"><ruby id="kolqp"><menu id="kolqp"></menu></ruby></track>
        關于ZAKER 合作
        ZAKER科技 03-10

        消費級 AR 升溫 中國品牌領跑 決勝之地仍在海外

        自 2012 年 Google Glass 發布啟動 AR 賽道以來,已過去十年。十年間,隨著芯片、5G 等多項技術的完善,消費級 AR 產品再度掀起熱潮。

        AR 產品成為智能手機后下一個劃時代的終端設備,這一天正越來越近。

        2023 年 3 月 8 日,IDC 公布了 2022 年 AR 全球出貨量數據。其中,AR 公司 Nreal 以近 10 萬臺的出貨量占據了全球 AR 市場超過三分之一的份額,位居榜首,出貨量甚至是排名第二微軟 MSFT 的近 3 倍。這一數據開創了 AR 市場的新紀錄。2022 年 AR 品牌全球出貨量為 27 萬,其中消費級 AR 品牌全球出貨量為 17 萬。這是消費級 AR 品牌出貨量首次超越企業級 AR 品牌,中國品牌在消費級 AR 品牌中實現領跑。

        消費級 AR 品牌走向新紀元

        消費級 AR 產品為何能崛起?它離不開 AR 廠商們對產品和體驗的改善,其中對 AR 產品易用性和顯示能力的提升是核心。時下,隨著 AR 產業駛入 " 加速帶 "。我國 AR 產業鏈已經形成了包含硬件、軟件、內容、應用等上中下游全鏈生態。特別是近兩年來,我國數字經濟蓬勃發展,5G、物聯網、人工智能等技術加快突破,帶動一批 AR 軟硬件企業發展,AR 產品也逐漸被消費級市場所接受。

        過去,由于 AR 設備的顯示、交互等技術不完善,消費者在操作 AR 眼鏡時,常常出現長時間使用后的眩暈、疲勞等情況,與 AR 設備的交互方式也十分有限。隨著光學、芯片、5G 等技術的完善,提升了顯示效果和計算能力等,帶來消費級 AR 眼鏡的產品體驗突破。在頭戴設備體積、重量、造型方面,目前消費級 AR 產品已經打破了 " 笨重的頭戴設備 " 的大眾認知。Nreal 所主導的便捷式 AR 眼鏡,解放了 AR 頭戴設備的體積及重量。

        近年來,受消費者 " 詬病 " 的 AR 生態問題也得到了解決,目前消費級 AR 眼鏡可以與包括手機、筆記本電腦、掌機、游戲主機甚至更多的智能終端兼容。Nreal Air 與流行的游戲設備,如 Steam Deck,任天堂 Switch, Xbox 系列 X/S 和 PS5 的良好兼容性使它們成為游戲玩家的理想配件。

        盡管近年來消費級 AR 產品的進步 " 肉眼可見 ",但這并不意味著現有的消費級 AR 產品已經足夠成熟。有智庫認為,AR 當前的定位和還原技術僅停留在桌面級,僅適用于部分限定的封閉式場景。消費者無法在生活中將 AR 產品靈活應用至各個場景,實現場景間的自由切換。

        此外,消費級 AR 產品也還無法做到涵蓋 C 端跨界全場景的需求,這個賽道距離整個行業爆發或許還有一大段距離。

        海外市場決勝之地

        消費級 AR 產品的再度火爆,離不開中國品牌的出色表現。ü

        IDC 報告顯示 2022 年 AR 眼鏡出貨量排名第一的是中國品牌 Nreal,出貨量近 10 萬臺;前五名中還包括微軟旗下的 MSFT 出貨量為 35,000,中國品牌 Rokid 出貨量為 30,000,中國品牌 TCL 出貨量接近 30,000,日本品牌 Epson 出貨量為 13,000。

        與此同時,全球消費級 AR 眼鏡出貨量為 27 萬臺,中國為 10 萬臺,海外市場依然是消費級 AR 品牌的決勝之地。以 PS5 為例,今年 1 月的 CES 2023 索尼媒體發布會上,索尼宣布 PS5 全球累計銷量已突破 3000 萬,就在不久前,PlayStation 中國宣布,PS5 在中國的銷量剛剛突破 67 萬臺。在國內的 PS5 銷售渠道異常多元的情況下,這一數據肯定存在不小的誤差,但也能一定程度上顯示中國市場與海外市場在前沿電子產品的市場成熟度上的差異。

        (索尼集團公司董事長、總裁兼首席執行官吉田憲一郎)

        2022 年,國內入局的 AR 廠商較往年明顯增多,AR 廠商出海也按下了加速鍵。面臨北美與歐洲等消費電子最成熟的主要市場,Nreal、Rokid 等廠商均相繼布局海外市場。Nreal 的產品已在美國、日本站穩腳跟,紛紛獲得當地智能眼鏡品類第一。2022 年 7 月,亞馬遜 Prime Day 會員日期間,國內的 AR 眼鏡品牌 Rokid 也首次登錄北美市場。

        中國品牌在全球輕量級 AR 眼鏡的起跑階段已經具備不小優勢,但在今年 6 月蘋果發布新的 AR 產品之前,行業的市場格局將會如何還很難確定。蘋果的加入對中國 AR 眼鏡公司來說是挑戰也是機遇,到時候國內 AR 品牌恐怕很難持續在全球占據這么大的市場份額,但伴隨著蘋果新產品而來的,無疑將會是一場全球范圍內的 AR 大科普," 果鏈 " 的加入對于 AR 行業的產業鏈協同也意義重大,有望讓 AR 設備進一步擺脫 " 小眾 " 的標簽,成為智能手機、智能手表等之后的大眾消費電子新品類。

        據華映資本預測,在 2025-2026 年左右,AR 眼鏡有可能會出現整個賽道的加速拐點。主要來自兩方面,一是消費者可以用比手機更低的價格,買到替代手機大部分功能的設備,而且有比手機更好的體驗,其次 AR 眼鏡裝載了有一些手機實現不了的應用和功能,讓其需求產生了較強剛性。

        當某款產品或某個應用橫空出世的時候,AR 元年將會真正開啟,我們拭目以待。

        最新評論

        沒有更多評論了
        科技頻道

        科技頻道

        科技改變世界

        訂閱

        覺得文章不錯,微信掃描分享好友

        掃碼分享

        熱門推薦

        查看更多內容